由于高速玻璃体切割机、高通量照明光源及清晰广角镜不断更新,继 23G、25G 玻切系统后,日本学者 Oshima 于 2010 年推出 27 G 玻璃体切除术,应用至今,Oshima 总结其优势、疗效及展望等,于 2016 年发表在 Ophthalmology Times 上。
积极引入27 G 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澳门888新莆京游戏中心医生认为,本手术直接切开纤维膜新生血管膜,因其易于插入此膜与视网膜之间的狭小空隙,有助于减少扰动,精*进行视网膜前出血吸引术。
使用双手法切开视网膜时,一手用医用镊提起膜,切割膜全体前,用 27 G 切割器切断锚定点。若使用 23 G 或 25 G 玻切系统进行上述操作,则增加锚定点出血风险。27 G 玻切头易于插入膜下,切割锚定点不会引起出血,因此医治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,可不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。
此外,采用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法医治糖尿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,以避免术后膜增生的实践显示,27 G 玻切头剥离很 。
起初使用 27 G 玻切系统医治黄斑及简单玻璃体出血患者,均取得良好疗效。逐渐地,有学者用其医治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,中、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下积血等。此外,27 G 玻璃体切除术因切口微小、手术时间短、术后 快,使玻璃体切除术医治飞蚊症变得相对安全可行。
27 G 玻璃体切除术充分推进了「更小更快更好」理念,但其性能仍需进一步提*,如玻切头应实现高速切割速率、可控开合比及双向玻切,又如建立三维手术平台,将光毒性风险较小化等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微创玻璃体切除系统更加完善,给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带来福音。